新聞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信息來源:本站 發布時間:2017-12-25
雖已是冬季,但在湖北黃石大冶市金湖街道辦農田土壤修復示范項目現場,目之所及,還存著一絲綠意。“目前我們自測的點位達標率在95%以上,年底就可以驗收了。”技術員龔永歡介紹。作為環境保護部的示范項目,這片占地283畝的重金屬污染地塊,已采用生物多樣性修復法治理了近3年,如今成片的蜈蚣草、圓葉遏藍菜長勢良好。朝陽膨潤土
這標志著大冶這個有著3000多年冶煉史的資源型城市,土壤污染治理之路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此前,大冶被環保部列為全國20個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治區域之一,也是全國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湖北黃石的核心地區。朝陽膨潤土技術
示范地塊經修復和建設,取得預期效果
期待找到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可持續的修復模式建平縣億萬興膨潤土有限公司
“沒有現成的案例可循,我們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金湖農田土壤修復項目部,大冶市環保局重金屬治理項目辦負責人熊輝說,該項目于2012年立項并獲得專項資金,此后兩年,成立專家團隊、制作標書、評審修復方案等全由當地摸索完成。
5年前,土壤修復還是個生僻詞,很少有人知道究竟是咋回事。“不僅標書制作沒有模板,價格制定沒有標準,而且公共資源管理監督局也不知道如何審核。”熊輝說,土壤污染底數不清、修復成本高、招投標程序復雜等多個難題待解,加上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項目尚無統一的標準可循,這給金湖項目帶來了不少困難,探索確實十分艱難。朝陽膨潤土干燥劑
為順利推進項目,當地采取環保局牽頭、多部門合作的聯動方式,為項目開綠燈。項目專家團多次赴廣西河池、江西鷹潭等地考察,經過多次采樣分析對比論證、多輪專家評審,直到2015年7月,這塊位于金湖街道棲儒村和柯灣村的土地才正式進入修復階段。北京中環循環境技術中心以2319萬元中標,作為工程方進場施工。朝陽飼料用膨潤土
大冶市環保局副局長劉涵毓介紹,這塊被污染的土地周邊,曾有7家小冶煉廠、10余家小洗礦廠,每年有大量尾砂廢水隨雨水流入此地,治理之前已撂荒多年。按照招標文件,總體目標是通過4年修復,使示范區耕地土壤重金屬鎘、砷達到土壤環境質量Ⅲ級標準,第五年為緩沖觀察和補救期。干燥劑
熊輝稱,作為試點,金湖項目要探索出經濟、綠色的修復技術和方法,找到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可持續的重金屬污染農田修復模式。目前,該項目采用污染源隔離、農田整治、農藝修復和多種重金屬超富集植物提取方法,目的是讓農田土壤耕作層中的重金屬含量達到修復治理要求。飼料添加劑
從技術路線上說,則是控源、調整、修復、恢復和示范一條龍。一方面截斷污染源,調整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物質活性;另一方面種植蜈蚣草、圓葉遏藍菜等富集型植物對土壤中的鎘、砷等重金屬進行吸附,降低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濃度。最終恢復農田生態和農業生產使用功能,在確保安全利用前提下,邊修復邊利用,爭取盡早獲得收益。脫霉劑
“近3年的修復和建設,基本取得了預期效果。這個地塊將于年底接受環保部驗收。”熊輝說。
建章立制,探索“治土”的大冶模式,為更多地區提供借鑒
到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要超過85%污水處理
“治理土壤污染,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重要的是摸清家底,探索出成熟的污染修復模式,從全市層面協調推進治理工作。”在熊輝看來,作為示范工程,金湖項目不僅要提供技術示范,更要為全局治理提供工作模式示范。
大冶是有著悠久冶煉歷史的城市,必須搞清楚腳下的土地到底污染狀況如何,全局治理才能有的放矢。目前,按產業集聚區污染程度、點位超標區污染程度、企業周邊影響區點位、土壤污染突出問題區域劃分,大冶市正在對全市農用地、工業企業及其周邊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詳查,力求做到污染情況心中有數。治土是個長期工作,為確保污染信息不斷更新,大冶還建立了每10年開展一次的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定期調查制度。億萬興膨潤土
作為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大冶正在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建章立制工作,探索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大冶模式”,為更多地區提供借鑒。熊輝介紹,大冶市環保局委托湖北省內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編制土壤環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土壤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管理辦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責任追究辦法等。
在土壤污染修復實際操作層面,大冶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分類項目庫,包括污染源治理項目庫,主要開展重點企業工藝改進、清潔生產項目,尾礦庫治理項目等;污染地塊治理項目庫,主要開展重金屬污染農田土壤治理項目,工業廢棄污染地塊土壤修復治理項目等;基礎能力建設項目庫,主要完善現有實驗室、便攜式監測設備系統,環保人員能力培訓及基層監測站點建設等。
按照《大冶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圍繞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兩大重點,5年內全市將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協同共治機制,全面開展污染土壤防治工作。到2020年,使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85%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85%以上。
嚴控污染源,從根子上保護土壤免遭侵害
關停“五小”企業,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為發展騰出環境容量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大冶的工業體系以冶金、建材、煤炭、采選、輕工為主體,資源型經濟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70%以上,天然帶有污染的性質。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初,受利益驅動,不斷出現各類“土小企業”,尤以投資少、見效快、工藝簡單、生產周期短、可就地取材的小選礦、小洗礦、小冶煉、小選金、小化工為代表的“五小”企業發展迅猛,最多時全市達到2000多家。
“那時候大冶遍地是小廠,到處亂采濫挖,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治理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污染的速度。”劉涵毓說, 這些“五小”企業排放大量的超標廢水尾砂、煙塵廢氣,導致港渠湖泊水環境質量惡化、農田土壤耕作功能衰退,生態環境嚴重破壞。
“以環境為代價的發展必然走不長遠,由于當年粗放的發展,大冶市很多地方的土壤、水體都受到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不得不治理。”劉涵毓告訴記者,在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核實工作中,全省19360個點位,大冶占了近1/10,可見這里土壤污染的集中度。
修復污染土地是事后補救,不得已而為之,要保護更廣大的土地免受污染,還要從根子上解決問題——嚴控通向土壤的污染源。大冶人意識到這一點,在2008年就開始了探索。截至2014年6月底,市域內所有“五小”企業全面關閉,累計取締“五小”企業97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7家、國家重點防控重金屬排放企業17家,拆除生產設備2000多臺套、廠房12萬余平方米,安排從業人員2萬余人。
劉涵毓表示,關停“五小”企業雖然減少工業產值200億元,但大冶全市每年因此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近1.8萬噸,占全市總排放量的75.1%;減少廢氣排放量200億立方米、廢水1億噸、固廢850多萬噸,不僅生態環境明顯好轉,也為未來的發展騰出了環境容量。
“地是咱們的命根子,看得見家鄉的變化,也盼著這些地趕緊修好,能早點種上莊稼。”金湖街道辦農田土壤修復示范項目現場旁,一位當地的老農對熊輝說。(本報記者 程遠州)
鏈接
土壤污染防治要下大力氣
2005年—2013年,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土資源部開展了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調查顯示,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是16.1%。目前,環保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要在2018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2020年底前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污染地塊的分布及其環境風險。
土壤污染防治影響著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的安全。其擴散慢、易累積,具有滯后性,被稱作“看不見的污染”,相比于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難度更大,必須下更大的力氣、更大的功夫抓緊推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去年,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以來,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斷提速。
監測網初步建成。截至目前,環保部已完成2萬個左右土壤污染監測基礎點位布設,覆蓋我國99%的縣市區、98%的土壤類型和88%的糧食主產區,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初步建成,2020年底所有縣市區將布設監測點位。隨著監測網的建設和完善,環境質量狀況公報中同步公布土壤環境質量信息將很快能實現。
中央財政強力支持。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央財政下達資金約146億元,支持地方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科技部等有關部門制定了專門科技支撐工作方案,優先啟動土壤污染防治重大專項。
環保部土壤環境管理司司長邱啟文表示,目前,我國土壤修復行業剛剛起步,需要從環境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等環節,構建和完善整個產業鏈條,需要形成若干綜合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一批有活力的中小企業來推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作。 (本報記者 寇江澤整理)